Wednesday, July 18, 2012

(Planned Obsolescence) 惡意淘汰



2012 榮耀盼望 Vol.127 世上的種種陰謀









(Planned Obsolescence)惡意淘汰








有沒有發現越是現代的產品越不耐用? 我小的時候, 記得奶奶用的剪刀尺子等工具, 模樣老土, 卻非常的經久耐用。而我新買的文具, 沒用多久就壞掉了。

在電腦時代以前, 英美國家的普通人家都有一台打字機。這些機械的打字機一用就是十幾年。現在呢, 買部新電腦, 沒過幾年就要換一部新的。蘋果公司的iPhone更甚, 幾乎一年出一新款, 讓老款不到一年就顯得過時了。 為什麼現在的東西都更新換代得很快? 為什麼科技不斷地進步, 但產品的壽命卻不斷地縮短?

最容易想到的答案就是: 不經常換代, 那人家公司怎麼賺錢呢? 說的是對的, 不過,我們還可以再往細究一下。上述這些現象, 反映了一種資本主義的不成文規律, 這種規律是不光彩的, 一般不寫進教科書的。 我說的是Planned Obsolescence '計劃性淘汰'(我不知道中文裡的官方翻譯是什麼, 我暫譯用該詞)。

什麼是計劃性淘汰?舉個更加明顯的例子。我們知道電燈的發明之後,
歐洲的家庭開始普及使用。製造電燈泡的公司開始互相競爭,提高產品的質量, 以吸引消費者。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有一家電燈公司,​​ 在同行中勝出,

因為他們生產的燈泡的壽命要比同行的長。可是, 這家公司很快就發現, 燈泡的質量提高了, 可是公司的利潤卻沒有提高, 因為燈泡的質量太好了, 消費者買了之後, 就不需要再回來買新的燈泡了。

於是, 這家公司開始給技術開發人員下命令, 要求他們降低燈泡的壽命, 要求把燈泡設計為: 使用了三千個小時後(具體的小時規定只是個大概)就及時地壞掉。 這樣, 他們的顧客又重新回來了。 這就是計劃性淘汰的最典型的做法。在一百多年前, 這種做法就開始了,各行各業根據各自的行業特點, 對計劃性淘汰的做法不斷地翻新, 直至今天。

計劃性淘汰的不道德之處, 在於故意地降低產品的耐用度, 目的無非是為了追求利潤。明明有很好的技術, 但他們卻不把技術用在提高顧客的實際使用需求上, ​​而是挖空心思, 在不讓顧客對產品失望的情況下, 讓產品在適當的時候成為過時產品。再接下來, 有一個發明家將電燈泡的壽命延長到一百年。


我們生活在資本主義裡, 絕大部分的產品都是直接的或間接的計劃性淘汰的結果。我們穿的鞋, 我們的日常用品, 包括所謂的耐用消費品, 如洗衣機, 電冰箱, 等等,都是被人工定時要作廢的。當它們作廢時, 我們往往以為這些產品壽終正寢, 或者責怪自己使用不當, 或者以為是某個品牌的質量問題。但其實, 這些東西本來是可以更耐用的,其實並不是廠家沒有能力。


這種浪費有多大?再拿電燈泡來做例子。如果沒有計劃性淘汰,一個電燈泡能用多久?答案是:一百年。這沒有誇張。一百多年前就有廠家生產出能用一百年的燈泡,而且今天還有有現存的。在美國一個城市消防隊的倉庫裡就有這麼一顆燈泡。這顆燈泡每天都在使用,一百多年過去了,它還是照常地工作,沒有半點問題。我們現在的燈泡平均壽命有多久?幾個月,幾年?本來可以用一百年的東西,被縮短為幾個月幾年,你可以算個數,丈量一下這個浪費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