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tle #Post Title #Post Title #Post Title #Post Title #Post Title #Post Title #Post Title #Post Title #Post Title #Post Title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沖繩琉球大學.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沖繩琉球大學. Show all posts
Friday, August 17, 2012

蝶與人不同 無需太驚?圖片的說服力始終比文字震撼!


蝶與人不同 無需太驚? 

圖片的說服力始終比文字震撼!

圖片的說服力始終比文字震撼!
蝶與人不同 無需太驚?  
http://www.gotrip.hk/diary-3825.html

日本科學家在科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文章,表示在輻島核事故後,

在日本 10 個地區捉了 144 隻蝴蝶。其中福島的酢漿灰蝶,出現翅膀變細、
腿部彎曲和眼睛畸形等現象,而且異變率一代比一代嚴重。
由於酢漿灰蝶對環境變化較敏感,可謂探測環境的指標。
研究人員表示,蝴蝶體積細,而且與人類身體結構不同,人類無需太驚慌核災過後,
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美國生物學家 Tim Mousseau 就話,是次研究顯示,

福島輻災對人類和生物居住環境有顯著影響,距離適合人類居住,
仍有好多問題要解決。福島居民無得揀,

你會停一停,諗一諗,先決定去不去福島玩?

福島核災後,酢漿灰蝶體形對比,明顯可見翅膀變細、腿部彎曲和眼睛畸形的異變現象。






~~~~~~~~~~~~~~~
「研究人員表示,蝴蝶體積細,而且與人類身體結構不同,人類無需太驚慌核災過後,
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這句話對成年人可以說是合用的,因輻射主要破壞細胞,按人體的自我維修能力,
細胞和組織會自動修復,當到達不能修復時便出現癌症、器官衰竭等現象。

但當受害的細胞和組織是生物的生殖系統,情況便大不同。

如受輻射破壞的是「生殖細胞」,那麼由它所成長的生物必定出現異變,
這次酢漿灰蝶的後代異變,正好是最好明證。


轉自:http://finalcall2012.blogspot.hk
[ Read More ]
Wednesday, August 15, 2012

核災後蝴蝶遺傳異常 日本生態現危機 2012年08月13日



核災後蝴蝶遺傳異常 日本生態現危機 2012年08月13日




核災後蝴蝶遺傳異常 日本生態現危機 2012年08月13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120813/00180_003.html




  
正常的酢漿灰蝶    遺傳性異常的酢漿灰蝶,可見複眼畸形、翅膀變小


日本沖繩琉球大學一個研究小組,上周四在科學期刊《自然》發表報告,指福島核災釋放的放射性物質,對國內常見的酢漿灰蝶(pale grass blue butterfly)造成生理及基因的損害,出現翅膀變小及死亡率提升等遺傳性異常,禍延後代,敲響生態警號。


翅膀變小 複眼畸形


  自日本去年三月爆發福島核災後,源頭福島第一核電站洩漏大量放射性物質,但至今未有正式評估核災對動物的影響。研究團隊去年五月(即2011年5月)在福島縣內及東京等十處地區,採集一百四十四隻酢漿灰蝶,並培育幼蟲,發現福島縣中有一成二蝴蝶的翅膀異常地小、其下一代出現此異常的比率增至一成八,部分甚至在長至成蟲前已死亡,至第三代的異常比率更飆升至三成四。部分樣本則出現複眼畸形、翅膀顏色配搭及斑點數量異常等情況。


  團隊於同年九月(即2011年9月),再在福島縣七處地區採集二百三十八隻酢漿灰蝶,異常比率為兩成八,但其第二代的異常比率卻增至五成二。團隊成員之一、海洋自然科學系副教授大瀧丈二稱,不同物種受輻射的影響都不同,有必要對其他物種作同樣研究,但人類結構與蝴蝶完全不同,相信人類對輻射的抵抗力較強。



~~~~~~~
另一則相同報導
~~~~~~~




福島核災後蝴蝶畸變大增 2012年08月14日
http://hk.news.yahoo.com/%E7%A6%8F%E5%B3%B6%E6%A0%B8%E7%81%BD%E5%BE%8C%E8%9D%B4%E8%9D%B6%E7%95%B8%E8%AE%8A%E5%A4%A7%E5%A2%9E-071609192.html







  科學家發現,去年日本福島核災後,當地蝴蝶的腳、觸角與翅膀突變情況增加,後代畸形率更比上代高一倍。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福島核災後兩個月(即2011年5月),研究人員在福島等10個日本不同地點,捕捉觀察144隻醡漿灰蝶成蝶,比對各地突變案例。


  比對結果發現,環境輻射量較大的地區,蝴蝶的翅膀小很多,眼睛也發育異常。福島事件發生時,醡漿灰蝶還在幼蟲過冬階段。


  領導研究的沖繩琉球大學教授大瀧丈二,在「科學報告」期刊發表研究成果指出:「一般相信昆蟲非常能抗輻射,從那個角度看來,我們的結果相當令人意外。」


  大瀧團隊接著在距離福島核災事故地點約1750公里、幾乎測不到輻射的實驗室內培育醡漿灰蝶,發現新生蝶出現上一代沒有的某些畸形,比方說觸角畸形。


  6個月後(即2011年9月),他們再從這10地捕捉成蝶,結果發現突變率比福島事故後沒多久捉到的蝴蝶高出一倍。


  團隊總結,突變率較高是因為食用污染物,但也因為這些蝴蝶的親代基因突變,即便外觀沒有變化,也會遺傳到子代。


  大瀧團隊研究醡漿灰蝶超過10年。團隊先前研究顯示,醡漿灰蝶對環境改變非常敏感,因此福島事故前曾考慮用以偵測環境,扮演「環境指標」的角色;不過現在這份新研究結果顯示,福島事故後殘餘的輻射物質雖已衰變,仍會影響醡漿灰蝶發育。


~~~~~~~~~~~~~~~~~~~~~~~



以上的研究時間是於2011年5月起至11年的9月,細心留意日本沖繩琉球大學研究小組的結果,必定是放射物洩漏後,生物受輻射照射影響,牠的下一代出現不同程度的遺傳性異常。


這絕對是理所當然的現象,蝴蝶的翅膀變小很多,眼睛也發育異常,甚至在長至成蟲前已死亡。


而再細心看明報的報導,會發現更可怕的事實,「在距離福島核災事故地點約1750公里、幾乎測不到輻射的實驗室內培育醡漿灰蝶,發現新生蝶出現上一代沒有的某些畸形,比方說觸角畸形。」


「團隊總結,突變率較高是因為食用污染物,但也因為這些蝴蝶的親代基因突變,即便外觀沒有變化,也會遺傳到子代。」


這是間接確定放射物的確會破壞物種的遺傳物質(DNA),而且嚴重得由下一代,以至第三代接連出現變遺傳性異常。並也承認該批蝴蝶是食用日本本土受輻射污染的食物。


循此方向再想,日本的耕地豈不是已受到放射物的污染?那麼以現時它所有的農產品,豈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物污染嗎?


後果不敢想像!

雖說人類對輻射的抵抗力較強,但能保證由他們所生的下一代沒有遺傳性異常嗎?



[ Read More ]